得一錄 (清)余治 輯
●目錄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跋
跋後
●序
□述之家弊在不適於用而好為□所□□□之士□新□□以相□耀□之者□又高□性命□立門戶專所學以□所□能□於一□毫末無□於世求其為布帛菽粟之□□不經見也錫山余□□邨善人也既不中於有□□才無所用而好以利□為以□近□□名無於淺之不淺皆信為當世善人茲出□所輯為一錄□序於事事實而讀之則皆郡□善舉行之已收成效者君彙而錄之□並不□以箸述自見而著述之適於用荅踰於此□□士不□而□□牗□雅有民胞物與之□無所於施□是砥厲廉□□潔□身□□述以傳於後而□不免□向者之所□以祝君之亟□於善不以□□自能□□人所□能者哉其□以淂一名取服膺弗失之義養□真知善之可□□以□顏氏之能□能守其志趣非僅適用於世□也□或□□子曰徒善不足以為政□法不能以自行是□之□□所□徒法乎不知人之□善□不如我世因來嘗無存善亦具善力而□□乎不知所從事者□是□而推行□利邪善非徒善法即□法法况更有□是□而勃□□□者善且因法而生而□所□□□乎哉粵東吳□不□□□□培司□吳南舉□郎□□星司□見而善之於助捐資遂以次□梓行四君善與人同之心亦有足垂者事故樂為序之
同治八年秋九月吳縣馮□□
周禮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以本俗六安萬民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六行之教則由孝友而及於睦婣任恤此王政之大端先王之所以親親仁民而愛物也後世風俗不古條教滋繁於是鄉有鄉約家有家規行善則有會勸善則有說所以風末俗廣仁心者至周且備程子所謂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也余子蓮邨與余交二十年生平樂善不倦於濟人利物之事有見必為有為必勇凡所施設皆有至誠惻怛之心寓乎其中所刻各善書不下數十種茲集平日所見善舉章程條約十六卷彙為一編刊以行世或古人遺灋或身自創行皆必見諸實事而不徒託諸空言者夫吳中眾善之會甲於它省而范氏義莊實為贍族美舉歷八百餘年而不廢蓮邨以義莊規條列諸卷首盖望世之為善者皆以文正之心為心而由親及疏由近及遠盡其力之所能盡為其分之所得為立一灋創一事以期至於數十百年而不替勿使後之人覩是編之美備慨良灋之廢弛此則蓮邨之苦心而尤余之所大願也蓮邨問序於余書此以諗同志時己巳冬日歸安吳雲
淂一錄敘
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其存心也心之所存是名善因心之所發是名善果吾之所謂因果非從夫釋氏之說也心乎善則所行皆善而心為之愉快焉即此是福天下之膺備福者其究不過愉快而已故愉快者福之大者也心乎惡則所行皆惡而心為之慘慄焉即此是禍天下之遘奇禍者其究亦不過慘慄而已故慘慄者禍之大者也人之心莫不欲愉快而惡慘慄是即所謂本□之善勸善者順其性而導之仍以本然者還之而已無錫余君蓮村甞作江南鐵淚圖以勸此固已深切著眀發人深省茲復出所刊淂一錄見示或輯諸前人或參以已作皆切於時病平實易行推蓮村之心當使天下無飢寒夭札而後慰此仁人君子所亟宜共體此心以為民請命者也淂一云者中庸言得一善則拳拳服膺中庸專言心之德蓮邨兼言愛之理一則所存一則所發無異致也余既韙蓮邨之用心而并著夫人心本□之善欲天下人知蓮邨之非強我以所難也是為敘
同治八年歲在己巳小春中澣番禺許其光書於滬上
●得一錄卷一
范氏義莊規條
同善會章程
○范氏義莊規條
卷一之一
從古睦婣任賉。禮有明文。一本之親。誼應加厚而近世俗情但知廣蓄積闢田園。牢守慳囊。於族人之疾苦顛連不遑過問。祇以供不肖子孫蕩廢者。比比皆是。此范文正公義田所以為萬世師也。述范氏義莊規條
家規記
文正公初定規矩 忠宣公奏
忠宣右丞侍郎公續定規矩
後跋
主奉能濬增定規矩
錢公輔義田記
附常郡王氏參改義莊規條
△家規記
規所自立。維義田也置田而設之規。程可守式可久也。文正定于前。而忠宣諸公修于繼。制之密慮之周也。後賢恢廣義田而代有加。紹先型培世澤也。要而論之。掌庄者得其人。則規顯日□也奉祖規以垂憲。敷澤于有家。尚祇承于勿替也。
△文正公初定規矩 忠宣公奏
知開封府襄邑縣范純仁奏。竊念臣父仲淹先任資政殿學士日。于蘇州吳長兩邑置田十餘頃。其所得租米。自遠祖而下。諸房宗族。計其口數供給衣食及婚嫁喪葬之用。謂之義莊。即于諸房選擇子弟一名管。其勾。亦逐旋立定規矩。令諸房遵守。今諸房子弟不遵規矩之人州縣既無 敕條。本家難為伸理。六七年間漸至廢壞。遂使子孫飢寒無依。伏望朝廷特降指揮下蘇州。應係諸房子弟有違遠犯義庄規矩之人。許令發司受理。伏候 敕旨。右奉聖旨宜令蘇州依所奏施行。 右中書札子 札付蘇州准此
治平元年四月十一日 押
文正位 勘會
先文正公於平江府興置義庄賙給宗族。德澤至厚。其始定規矩。雖有版榜不足久傳。及有治平元年所得。 朝旨亦未揭示族人。兼有後來接續措置可為程式者。未曾刊定。深慮歲久漸至隳廢。今盡以編類刻石。置於天平山白雲寺先公祠堂之側。子子孫孫遵守勿替。今具如後。
一逐房計口給米。每口一升。並支白米。如支糙米。即臨時加折。 【 支糙米每斗折白米八升、逐月實支每口白米三斗、】
一男女五歲以上八數
一女使有兒女在家及十五年。年五十歲以上聽給米。
一冬衣每口一疋。十歲以下五歲以上各半疋。
一每房許給奴婢米一口。即不支衣。
一有吉凶增减口數盡時上簿。
一逐房各置請米厯子一道。每月米于掌管人處批請。不得預先隔跨月分請。掌管人亦置簿拘轄簿頭錄諸房口數為額。掌管人亦行破用。或探支與人。許諸房覺察勒賠填。
一嫁女支錢三十貫。 【 七十七陌下並准此】 再嫁二十貫。
一聚婦支錢二十貫。再娶不支。
一子弟出官人。每還家待闕守選丁憂。或任川廣福建官。留家鄉里者。並依諸房例給米絹并吉凶錢數。雖近官實有故留者。亦依此例支給。
一逐房喪葬。尊長有喪。先支一十貫。至葬事又支一十五貫。次長五貫。葬事支十貫。卑幼十九歲以下喪葬通支七貫。十五歲以下支三貫十歲以下支二貫。七歲以下及婢僕皆不支。
一鄉里外姻親戚。如貧窘中非次急難。或遇年飢不能度日。諸房同共相度詣實。即于義田米內量行濟助。
一所管逐年米斛。自皇祐二年十月支給逐月餱粮并冬衣絹。約自皇祐三年以後。每一年豐熟樁留二年之粮若遇荒歉。除給餱粮外。一切不支。或二年粮外有餘。卻先支喪葬。次及嫁娶。如更有餘。方支冬衣。或所餘不多。即吉凶等事眾議分數均勻支給。或又不給。即先凶後吉。或凶事同時。即先尊口後卑口。如尊卑又同。即以所亡所葬先後支給。如支上件餱粮吉凶事外。更有餘羡數目。不得糶貨樁充。三年以上粮儲或慮陳損。即至秋成日方得糶貨回換新米樁管。
右仰諸房院依此同共遵守。 皇祐二年十月 日
資政殿學士尚書禮部侍郎知杭州事范 押
△忠宣右丞侍郎公續定規矩
一諸位子弟得貢赴大比試者。每人支錢一十貫文。 【 七十七陌下並准此】 再貢者减半並須實赴大比試乃給。即己給而無故不試者追納。
一諸位子弟以人力採取近坆竹木。掌管人申官理斷。
一諸位子弟內選曾得辭或預貢有士行者二人。充諸位教授。月給糙米五石。 【 荒遇米價每石及一貫以上即每石只支錢一貫文】 雖不曾得辭預貢。而又行為眾所知者。亦聽選。仍諸位共議。 【 本位無子弟入學者不得與議】 若生徒不及六人。止給三石。及八人給四石。及十人全給。 【 諸房量力出錢以助朿脩者聽】
右三項以熙寧六年六月 日 二相公指揮修定
一掌管人侵欺。及諸位輒假貸義庄錢斛之類。並申官理斷償納。不得以月給米折除。
一族人不得租佃義田。 【 詐主名字同】
一掌管子弟。若年終當年。諸位月給米不闕。支糙米二十石。雖闕而能支及半年以上無侵隱者。給一半。已上並令諸位保明後支。若不可保明。各具不可保明實狀申 文正位。
一義莊勾當人。催租米不足。隨所欠分數剋除請受。 【 謂如交米及一分即只支九分請受之類】 至納米足日全給。 【 己剋數更不支】 有情弊者申官决斷。
右四項以元豐六年七月十九日 二相公指揮修定
一身不在平江府者。其米絹鈔並勿給。
一兄弟同居雖眾。其奴婢月米。通不得累過五人。 【 如謂七人或八人同居止共支奴婢五人之類】
一未娶不給奴婢米。 【 雖未娶而有女使生子在家及十五年 五十歲□以上者自依規給米】
一義庄不得典買族人田土。
右四項以紹聖二年二月初八日 二相公指揮修定
一義庄費用雖闕。不得取有利債負。
一義庄事雖聽掌管人依規處置。其族人雖是尊長不得侵擾干預。違者許掌管人申官理斷。即掌管人有欺弊者。聽諸位具實狀同申 文正位。
右二項以紹聖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二相公指揮修定
一義倉內族人不得占居會聚。非出納勿開。
一因出外住支月米者。其歸在初五日以前。取諸位保明詣實。聽給當月米。
一義宅有疏漏。惟聽居者自修完。即拆移舍屋者禁之。違者掌管人伸官理斷。若義宅地內。自添修者聽之。 【 本位實貧乏無力修完而屋舍疏漏實不可居者聽諸位同相視保明詣實申 文正位量支錢完補即不得乞添展舍屋】
一諸位請米歷子。各令諸位簽字圓備。方許給。給訖請人親書交領即去。失歷子者住給。勒令根尋。候及一年。許諸位及當管人保的申 文正位。得報。別給歷頭起支。
一積留月米併請者勿給。
一諸位不得于規矩外妄乞特支。雖得 文正位指揮與交。亦仰諸位及掌管人執守勿給。
一義庄人力船車器用之類。諸位不得借用。
一諸位子弟官己陞朝。願不請米。捐助贍眾者聽。
一諸位生男女。限兩月。其母或所生母姓氏及男女行第小名報義庄。義庄限當日再取諸位保明訖。註籍即過限不報。後雖年長不理為口數給米。
一遇有規矩所載。不盡事理。掌管人與諸位共議定保明。同申文正位。 【 本位有妨者不同申】 雖己申而未得 文正位報不得止憑諸位文字施行。
右十項以元符元年六月 日 二相公三右丞五侍郎指揮參定。
一諸位開報義庄事。雖尊長並於文書內著名。仍不得竹紙及色牋。違者義庄勿受。
右一項以元符二年正月十七日 二右丞指揮修定
一義庄遇有人贖田其價錢不得支費限當月內以元錢典買田土輒將他用勒掌管人償納
右一項以崇寧五年十月十二日 五待郎指揮修定
一諸位輒取外姓以為己子。冐請月米者勿給。許諸位覺察報義庄。義庄不為受理。許諸位經申 文正位。公議移文平江府理斷。 【 其大觀元年七月以前己收義莊給米者不得追訟】
右一項以大觀元年七月初十日 五侍郎及二相公指揮參定
一諸位子弟在外不檢。生子冐請月米。掌管人及諸位覺察勿給。即不伏。掌管人及諸位申 文正位。移文平江府理斷。
右一項以政和三年正月二十日 五侍郎指揮修定
一族人不得以義宅舍屋私相兌賃質當。
右一項以政和五年正月二十九日 五侍郎指揮修定
右仰義庄及諸位遵守施行內文意前後相妨窒礙者。從後規。若有違犯。仰掌管人或諸位備錄治平元年中書札子所望
聖旨申官理斷。各令知委。
政和七年正月十三日 高平開國之印
朝散大夫充徽猷閣待制提舉亳州太清宮范
通直郎知穎昌府長社縣事正圖書 掌管庄事直誾立石
義庄規矩元立于天平山忠烈廟。曩歲融虐延燎。斷石不存久矣。至元甲午。命工以舊本重刊。寘之歲寒堂。庶幾先世遺訓永保勿替。季澣裔孫邦瑞士貴謹識。
△後跋
語云莫為之前。雖美弗章。莫為之後。雖盛弗傳。觀于明祖所遺義庄益信矣。義田為文正公不朽盛事。尤得忠宣清憲兩公條奏義庄規矩。明宣德朝世孫原理續呈義庄規矩。廵撫胡公飭府榜行。故後先恪守弗替已而太僕□方公振頹廢于前。少參石公公捐千畝以廣義澤。助修祠于後。煌煌繼承輝映矣。乃主事非其人。廣義澤者徒滋中飽。助修祠者任其頹剝。雖賢不肖之相去。良由義庄規矩申明乏其人奉行不恪也。度與吾族懇伏菴公主之公于是清義澤。葺先祠。時瀋陽忠貞公撫浙。安定鶴鳴慕公藩吳。善公之志。各倡捐祠安度與一二族尊竭蹶襄事興釐。一時稱盛焉。續申義庄規矩十則。請諸當事飭榜先祠。度亦與參其說。其中謹出納。審互稽嚴罰規。恤貧矜寡備荒勸學。務潔已以律人正身以善族公之宰天下亦猶是規矣。宜其蒲輪早賁。玉署名高祖宗靈爽實式憑之。天之報施象賢何如哉。迨解組歸田再葺祖廟。刊布續申規矩。與吾族共守之。殆心忠宣清憲之心而繼述益遠矣。度老不堪襄事。惟念前賢世澤。為之後者代有其人。代申規矩。故感而獲傳又感天報施象賢如是之不爽。因跋一言以俟後之賢者。
康熙己巳三月二十世郎中房孫提管安度謹跋
△主奉能濬增定規矩
濬按祖規子姓給米惟均。本年加給之例。獨喪葬嫁娶讀書與試則優。惟十千至五十千不等。後世田減賦加。子孫且數倍于昔。合而計之。昔之一口。當今之三十口。固宜賙給之數相去懸殊。而優給諸項亦難為繼也。近代以來。冬絹嫁娶奴婢米已不支放。子孫至成丁始給。而增給寡婦優老二項。盖體國家書齒勵節之意。亦維風化之善經也。乃相沿既久。老者有增年冐領之弊。寡婦有恃寡多求之弊。喪葬有遠年複支之弊。預期不先陳明。臨時無厭乞覓。本事修睦。旋復起爭。雖云世道之偷。亦屬貧乏所使。濬不才。叨任主奉統族。因與掌庄諸位執事。再四酌定。以補前條所未備。竊思子孫當優老。而寡婦獨優少。盖惟青年矢志。子孫幼弱未能贍養。情更可憫。今自守節三年為始。仿優老例。較年加給。其喪葬則必限年。若不限年。則年遠者皆可詭稱。今歲葬祖。明歲葬父盈千子姓。紛紛陳請。欲盡應其求。則義米無多。何以惠及生者。古制大夫葬以三月。士以踰月。今身故者即于本年繳厯時照。例酌給喪葬。過期不葬。已屬違法。雖陳請勿給。又參議公助用本房親支義米向優給不等。今依五服之制。推恩遍減五世以上。庶有限止。其紙筆米。祖規激勸讀書。最為優渥。今物力維艱。不得不為酌省。因更為增減前條。以示鼓勵其有當隨時補救者。復為酌增。濬自癸酉任事之後。行之數載。族情頗安。尚當請憲飭遵。今為附載于後。
一子孫年十六歲。本房房長同親支父兄于春秋祭祀時。親同詣祠中。具申文正位驗實。批仰典籍註籍給厯至各門支本名一戶米。年至六十以上。加優老一戶。七十以上加二戶。八十以上加三戶。九十以上加四戶。如內有無子孫者。再加一戶。如有廢疾不能自營衣食者。再加一戶。加給之數。通不得過五戶。如有家道殷富。不願支給者聽。
一寡婦守節滿三年者。本房房長及親支保明批給本名一戶米。五年以上加一戶。十年以上加二戶。十五年以上加三戶。二十年以上加四戶。過此不加給。三十歲以內守節至五十歲者。已合國家旌表例。優加五斗而止。如內有無子孫者。再加一戶。□給之數。通不得過五戶。如本族聘他女未成婚而夫亡能歸本族夫家守節者。給加少寡。不歸夫家者不給。以上如矢志不終者不給。冐支者追還所給之數。
一子孫寡婦身故者。即于本年具呈繳厯支給。喪葬過期者不准給。以杜冐支。葬祖父者加給五斗。無子孫而姪與姪孫葬伯叔祖父者亦如之。葬祖母親母如祖母親母存日曾給過寡婦義米。即以本名連加給之數作喪葬給之。如祖父母而先故者不給。姪與姪孫葬伯叔祖母伯叔母例例同。祖父葬子孫者如子孫存日曾給過義米。即以本名應給之米作喪葬給之。如無所出者加給三斗。無子孫而兄弟相為葬者亦如之。如遇大工大祲。捐給義米之歲。仍于本年具申文正位。批仰註籍。俟下年補給。不先呈明者不准給。子孫未成丁者不給。葬妻者不絡。
一參議公同高祖巨川公後親支必字號加給無人。自族姪孫以下遽减能字號加給一戶。興字號加一戶。儀字號以下不加給。同祖北溪公後親支必字號加給無人。自堂姪孫以遞减能字號加給二戶。興字號加二戶。儀字號加二戶。德字號加一戶。弘字號以下不給。
一諸房讀書子弟書院春秋面課制義成篇者。量給紙筆米五斗。二義粗通。與考者給一石。補郡邑諸生者給二石。貢監與大比試者一體均給。遇赴省試時給科舉米五石。給而不赴試者追繳。得貢八太學生者。給匾額米四石。鄉試中式者五石。成進士者倍之。及第者再倍之。武選自遊庠至登第者。各照數减半。其有向係能文。曾在書院面課。屢試不售年老者。仍准支向年所給之數。如年少無故不與試。及出入衙門舞文弄法者。俱罷給。奉祀不在此例。
一諸房子孫呈稟。須由本房房長及典籍執事者用鈐記。于春秋官祭家祭及有公事會集之期申報。或有爭釁小嫌。先赴本房房長及親支族老調處未協。然後申訴文正位。同掌庄諸位公斷。違者概不受理。其公呈亦須諸位親自簽押。如有擅自興訟及捏名。公呈妄瀆官府者。當以悖規陳官法究。
一諸房向有不肖子孫。或犯事故逃遛他鄉。或挈家出外。不知踪跡者。其為玷辱門戶之事俱未可定。向後如遇似此之人歸宗者。不准給歷支米。其以前曾給過米者。仍行追歷。若年幼隨父兄不得自由者。臨期酌斷。
一吳縣多山田。長洲縣皆澤田高下既殊。如遇旱潦。豐歉各異向呈分別給族脩祠。不許挪混。如遇大祲。仍當通融協濟。儘完賦次祖先祭祀。其餘主奉執事房長守祠鳴贊酬勞燒香紙筆喪葬賙給等項。或減給。或緩給。或捐給。臨行酌行。無致悞公。仍行曉示闔族。
右主奉能濬增定莊規。因時裁制。斟酌得中。倘後世子孫有能擴而充之者。不妨重為改定也。
△錢公輔義田記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 【 若地方有溺女之風者此條尤當加意】 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娶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莫給。此其大較也。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人。而終其志。公既沒。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 其子純祐純仁純禮純粹皆賢祐仁尤行仁義仁繼公為宰相】 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己。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如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余嘗愛晏子好仁。齊候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帑之富。止乎一已而己。而族之人。操壺瓢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義滿朝庭。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世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其世云。
△附常郡王氏參改義莊規條
一建義莊房屋若干。坐落某縣。某圖捐田 【 若干】 畝。俱係絕產。開具田號細數呈請咨 部立案並請藩憲給帖遵守。立義莊戶名。完納銀漕。永遠不准放糧過戶。以杜日後易瘠盜廢諸弊
一義田餉銀將租麥抵辦。漕粮將租米完納。依限全完其餘贍給鰥寡孤獨及各項費用。日後盈餘。增置義田。呈明立案。
一莊田總理一人。族中公舉老成殷實者為之。田租銀錢簿冊。俱歸掌管。司事二人。亦必精明公正者共司其事三年一換。倘有侵挪情事隨時更換。如三年內。並無錯悞。或接管或更換。秉公酌議。
一總理辛俸若干。司事辛俸若干。按季支付。扇人斛腳工食隨時酌給倘有催租不力。私收虧短。察出追吐更換。
一族中宗支浩繁不能均給。惟自某支以後。譜次詳明。查得實係鰥寡孤獨廢疾貧乏者。概行入冊。如有出繼外姓。及為僧道。并入下流者概不入冊。 【 經費多者通族均給】
一贍給額數統以若干名為率。如人數眾多。另增副額。贍給一半。俟正額缺出。按照開報入冊先後。挨次項補。
一鰥獨無依。年過十六。入冊開支。惟寡婦廢疾。不拘此例。正額每人每月給米二斗四升。副額每月給米一斗二升。閏月照數孤子孤女。一歲至六歲。每月給米一斗。以補寡居養育之勞。至九歲每月給米。從副額遞補正額。挨次候缺。孤子十八歲年終繳票。孤女出嫁繳票。支派住居名字年紀。隨時註冊。須查實發給。
一孤子至十八歲年終繳票給錢若干。為謀生之計。倘年未十八自能謀生莊內一體給發以示體恤之意。且防藉詞停給之端。自行繳票者停給。
一寡婦及廢疾。俟伊子成立。完姻後停給。若伊子不肖。及繼嗣之子。不能供養者。仍照數給發。
一給米定期每月二十四日。持票赴莊領米。過期次日併給。路遠者四季支領。不得預支。年終更換照票。
一冊內有名身故者。赴莊繳票。給殯費錢若干。連安葬者給錢若干。十五歲以前身故者。給殯費錢若干。連安葬者給錢若干。倘匿不報明。將票冒支月米察出停給其殯葬之費亦不給發。以示薄懲
一族中停柩在家權厝在外。無力安葬。墓在十里外者。給錢若干。墓在十里內者。給錢若干。須查明給發。
一應試無力者。縣試給錢若干。府試給錢若干。院試給錢若干。鄉試給錢若干。會試給錢若干。 【 此欵須隨各莊定數】
一族中無力婚娶者。于吉期當日給錢若干。單傳無力者。多給錢若干。嫁女照婚娶例給一半。
一設立義學。凡孤子無力從師。均歸義學教讀。路遠者。每節給修金若干。每節給束脩。須令孤子擕所讀之書來莊。以便查問課程。
一冬月嚴寒。冊內年老廢疾。難自支持者。給棉褲棉衣。九月給發。四月底歸庄。給錢若干。以免當賣之弊。莊內令人修補。亦可再給。
一莊內擇有名醫生。議定每季辛俸若干。擇誠實藥店。另立一摺以便登記。如冊內有名病重者。查實後。請醫診視。將方赴莊。用一戳記。到店付藥。貧苦難堪酌給錢若干。以備零星等費。族中貧病相連者。通融酌濟以寓疾病相扶之意。
一族中嫁出之女寡居而貧。念祖宗一本之誼。亦歸莊冊。一體發給。其孤子孤女不給。
一收租與給米時。總理必有檢點。不得專聽下人。恐生諸弊。銀錢米麥等出入。隨時登記。不准移挪。
一本莊房屋。修葺宜勤。毌致霉爛米麥。器皿亦須收藏節省。食用一切均須從儉不得糜費。
一每歲年終。須將舊貯新收。及各項支銷。現在存貯。逐欵開明一冊。以備合族查對。
一總理謝事時。將一切事務賬目物件一一交清。俾接管之人。不得推諉不致貽悞。
此係莊規大略。須視經費盈絀。因時制宜可也。
○同善會章程
卷一之二
孟子云。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又云。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善也者。人生之命脉地方之元氣也。善心既篤。則善量宜充。一鄉一邑。何莫非善量之所及。力可及而不為非斯人之大不幸耶。世上苦人不少。前賢遺範具存。遵而行之。是在有心者首為倡率耳。述同善會章程
陳幾亭先生同善會原序
高子忠憲公同善會規例
楓涇同善會規條
浙江撫藩憲通飭合屬十一府一州仿行同善會牌語
同善會照驗牌籌式
同善會願外廣善方
奉懇各邑父母諭行同善會文
倡會擬言
會講廣義
行同善會十二益
同善會緒言六則
同善會勸緣疏(江浙憲頒後增入)
同善會備荒四則
勸廣行同善會文
附奉勸深埋胔骼預絕疫端公啟(乾隆八年春是啟與同善會書並呈江蘇陳撫院)
高子忠憲公同善會講語(三條)
陳幾亭先生同善會講語
△陳幾亭先生同善會原序 【 公諱龍正字幾亭師事高子忠憲推入室學本身心達諸經濟登崇正甲戌進士仕禮部員外郎】
序曰是會也。說倡於夢澤張公。而啟新錢先生行其事。筠塘陳公益從而廣之。大抵隨意量捐用拯無告。因以廣動其善心。高子忠憲序之詳矣。有云。為善如渴而飲。飢而食。飲食豈望報耶至哉言乎愚嘗推之曰。渴而飲。飲焉而渴潤。飢而食。食焉而飢充。亦飲食之報也。今試聞一豈弟之言。初或???漠。過覺可思。聞一彫琢尖謔之言。乍雖諧笑。過覺無味。見人行一利濟事。已或未能。心安樂之。見人行一摧害事。已即不與。為惻惻然者累時。遇一人墮患難。坐視不救。身雖便安。愀然於心。救之或稍費心力。終不致悔於既費之後。是皆人人有之日日有之。長自試驗然乎否耶。覺乎忘耶。人生不過求安樂耳不為善而息息憮然。晝中悵惘。夢中擾攘。病中悽惶。人生之無福盖未有迫於此者也。為善而息息油然。志意得甯血氣得平魂夢得清。人生之福。未有親於此者也。久之而眾志以孚。風俗以化。氣運以移。則如飲食得宜之後。可以當寒暑。可以任勤勞。其為福又孰大於此。周公詠文王也。曰求福不回。以此為善。以此求福。一感一應之間爾。存無求之心。亦操必得之劵。非最樂事耶。彼有不思飲食之人。必不覺飢渴之心。人而至於不覺飢渴也。其危哉竊懼阻人為善者曰。善在心。不在事。猶中滿而語人曰。我將辟穀以長年。年其可長乎。聖人□。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在事。猶春在枝頭。草枯木落。而春氣已泯沒不可見矣。凡具善根。願相與成此善事。事而成也。或者一方之禮樂亦存乎其間。會講附後。
△高子忠憲公同善會規例
一會名同善。每季主會。不論有爵無爵。但素行端潔料理精明者。即可公同推舉。輪流任事。
一會期定四仲月之望。儻有事須易。主會於旬日前揭於會所。
一會日俱以已刻俟諸友畢集序揖班坐茶畢。鼓鐘肅眾。司講者用通俗言語。不煩文采。務使人人易曉。感動善心。儻慮聽者未諳。每會更大書講語一紙。粘貼會所壁上。
一會齎自九分至九錢止。 【 立法之初太羹元酒今嘉興舒城等處現在擴充其數】 俱自書尊號銀數。臨期持付司籍者登記不赴會而願助者。聽於先期送主會處收貯。後期而願入會者聽補送。此會乃前人立下方便法每季一舉。中人之家。不過每日省錢一二文。稍贏之家不過每日省銀一二分即可扶窮救苦 【 富戶捐田或每年量助銀若干兩】
一會齎。隨所至多寡。約為三分。以二助貧。以一給棺。助貧以勸善為主。先於孝子節婦之窮而無告者。次及貧老病苦之人。公不收於養濟。私不肯為乞丐者。要在會中諸友平日咨訪的確。會後五日內。即賑給以省酬應之煩。其他一切窮民。力難遍及。止於會日俟眾將散時主會當面以零錢隨意施捨。盡其一念而已。餘日皆不給。至於不孝不悌賭博健訟酗酒無賴及年力強壯。游□游食以至赤貧者。皆不濫助以乖勸善之義。
一訪確貧老孤獨。及節孝奇卓者。每季給助。其餘量入為出。如春季給則夏季暫停。庶幾新訪者補入。通融不匱。應賑人戶。逐名下註定銀數。牓許某日面發。本日不必候領。其本季暫停者。先期書姓名粘貼四門。免其希求伺候之苦。餘外不合助給。及貧人未入訪冊。而臨期紛紛。自行陳乞者一槩不准。
一給棺之法。務於先期將本會現銀三分之一。付木行置造較之零買工料頗良。一便也。分置四門菴寺。死者猝求。出一小票。立足應急。二便也。棺上書同善會某年某季。再以干支編號。領者難於假冒。發者無因勒索。三便也。若存銀給價。袖中來往。諸弊叢生。所宜深念。 【 給價銀者必多冒濫其端不可開也】
一收散會齎完日主會即將助銀姓號。并給進人戶數目。用公費刻會籍傳送會友。
△楓涇同善會規條
一化導
一酌濟
一保人
一定期
一救難
一療病
一施棺
一擴充
一矢公
一持久
一勸行
一傳書
·一化導
一化導 高公此會。最重勸善。本名同善會講。葢教兼養也。今議每月化導十日。公推聲音響亮言語懇切者二人作司講。朔日到公所宣講格言果報三日。餘七日移至他處寺院。各到一二日宣講。庶境內聽者略徧。司講務期誠心化人。使聞善者踴躍興起。去舊從新。漸至淪肌浹髓積德累功。莫大於是。動公酌送酬資須會友有力好善者幾人助襄其事。久久不倦。 【 凡倡同善會先從此做起善心感動會自易集也】
·一酌濟
一酌濟 濟貧先孝子節婦。及奇卓之士顛沛莫支會例仿古人陰濟法。冊上書姓逸名。 【 此條恐滋他弊須紳士及殷實人保】 次及鰥寡孤獨。年六十以上。十五以下。並無依靠。及廢疾不能食力。公不收養濟私不為乞丐者。至若不孝不悌。遊手遊食。及蕩廢祖業。暨衙門出入。與一切為民蠹者。槩不濫及
·一保人
一保人 會中同人槩不作保。保人必本分行業。老成信實者。保人報名後。會中司事親訪確實然後開姓氏住居入濟冊。
·一定期
一定期 定期每月十六日給發。司月邀諸同人清晨齊集公所受濟者畢至。給腐飯一飧。左楹手按照驗牌。逐名驗悉。分極次二等給籌。右楹收籌給錢。倘有不入冊而哀乞者。臨散時給以零錢。月終將各項收發照錄一紙貼公所
·一救難
一救難 凡極貧人猝有危難之事。實在關性命。離骨肉者。會中支銀拯救。必係會中人灼見。向司年而保訪實共濟。 【 此屬偶事不拘日發】
·一療病
一療病 會中現有善士施醫藥鋪。每年捐助藥材。凡煢獨抱病求藥者。司年隨發小票支藥。局雖未建而治病無虞。
·一施棺
一施棺 會友另糾一局。倣百善堂法。排市募百家。先收每家若干文。造棺若干具。嗣後每發。隨歛備造。以充原數。其間察工料。置菴寺。杜假冐。會友另掌其事。
·一擴充
一擴充 會中貲不敷者。酌商重募。又特設一冊。會友有發願獨養鰥寡若干人。附會給發者。登記急難條中。或繁費不支。會友能格外捐助者。書加願。若募於會外以成之。書外願。有公項盈餘付入者。書餘願凡壽誕添丁。及諸得意事。省酒筵等煩費。以濟窮民者。書喜願。更有一法。俗名狀元會者。約會首十人。每人糾十會。共百位。每位一月。交銀一兩。共百兩。連交十個月為滿共集千兩。存當生息。數月後。便可取其息以作每月交還各位本銀。搖在十次內得者。下月仍交銀一兩。滿十月便不必再交。搖至百次。各本盡收。約八年滿。取存當銀千兩。置義田。如此週而復始。三四十年。可置田幾百畝。作善會根基。呈 憲立碑百位名下各刊助銀十兩。流芳百世凡會中有餘力則社倉義塜恤嬰恤嫠施衣施粥等事。可次第行之。惟在盡心經理。竭力撐持。以期善緣永久。同結勝果耳。
·一矢公
一矢公 楓涇鎮南屬浙江嘉善。北屬江南婁縣。向借玉虛觀給發乾隆二十年。起建同善會館閣號桂香。敬供 文昌帝君聖像。合會逢二月三日九月九日。共將立願永堅。矢心清潔嚴書誓詞。通疏禱告。一祈善行精進。一示乘公無欺。列鬮當公費派出。竟日素膳。又歲終董事另謄本年收發總冊。俟新正上元日柬邀合會。具疏焚化 神座前。是日盤查一年管收除在總數交卸本年司年
·一持久
一持久 善會設或停止。則眾煢絕命。獲罪大矣。我楓倡始。幸有講善者諄切指點。每到夜分。而司年等樂聽。欵洽最深。切偲三年。不雜閑話所以心□意堅頗能耐久行至十數年。三家科甲遠近震聞。許登南宮。謝入翰院。蔡更魁天下。迄今三載。後起濟濟。精勤益力。善會幸卜其未艾。
·一勸行
一勸行 善會只濟一二十里煢民。縣內地方寥廓。須設幾會。庶使邑無啼飢本處既舉。約會友酌勸未行者。誠心獎誘。罔不樂從。小村落須另刻一單。簡列規條。穀米荳麥。俱可救煢。也
·一傳書
一傳書 朱子曰。刻書流傳。足使世之聾盲者。有所警覺稍知蠲淨非小補也。會中刻書有二一刻同善會書廣傳一刻最淺近猜。切善書廣勸此中有無限感動在。
△浙江撫藩憲通飭合屬十一府一州仿行同善會牌語
浙江等處布政使潘 為懇頒良法事乾隆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奉巡撫部院當 批本司呈詳高忠憲公同善會法一書。請通頒各屬舉行緣由。奉批如詳通飭實力舉行仍將選舉姓名并參酌規條詳送察奪。並候督部堂批示繳。同善會書存。奉經飭行嘉善縣刷印同善會書去後。今據該縣印訂呈送前來。合行抄詳飭發為此仰府官吏查照來文。及抄詳內事理。即便轉發各縣暨儒學。遵照將會規大旨及獎勵各條。刊示曉諭。無論紳衿上庶。務訪平日品行端方者。俱准創行。不得經由役吏以及耆民鄉正之手。致滋科歛。有千未便。仍將選舉姓名。并參酌規條。詳候轉請示遵須至牌者計粘抄看 【 并發同善書一封】 該本司查看得睦婣任恤。宜宏保息之仁。振廩勸分。用溥推恩之化茲有江南婁縣童生黃泳呈請。將高忠憲公同善會法一書通頒舉行。隨經批飭杭府查議去後。今據該府縣議覆前來。本司備查書內所列各條。既恤貧以賙無告。復捨棺以惠徂魂節孝先霑。則人心知勸。遊惰不及則窳俗可移。利濟而即寓維風。活人而并謀澤骨。推行於一鄉一邑之中。同遊於大生廣生之內。立法既善。允宜舉行。惟是經費浩繁。勸助匪易。若非遴選得人恐難圖終創始。應如該府縣所請將同善會書頒發各屬會同儒學教官。傳齊紳士。公同議舉殷實端正之人推會首。廣為勸諭。如願入會者。將姓氏捐數登於簿內。俟糾有成數。另選內行修潔。鄉評推重者。分司其事。仍各按士俗民情。分晰酌議會規詳請飭遵。其舉行之始權擇閒空寺院。日後經費充裕再建堂宇。聽好善尚義之士。隨力樂輸。庶勉一簣為山之勤。自覩萬間廣廈之盛。未可限以歲月旦暮取效也。是否允協。擬合詳請。並將同善會書呈送。伏候憲臺察核批示。以便飭取原板刷印分發舉行為此
△同善會照驗牌籌式
見圖
此照驗牌保後訪實則付之每領錢日執此為照照畢仍付領者
給濟之日左楹驗牌發籌登冊右楹收籌給錢
△同善會願外廣善方 【 真西山先生曰天之福澤我者非私我也予之以為善之資乃所以厚其責今富室明得此理當不徒區區捐願於會中而遂自足也平日須節减浮費廣行善事庶足以仰答天心保其富於子孫因即古人成法為願外廣善之方。】
昔夔州推官楊旬。效周箎行感應篇十種利益事。 一凡有冤獄。必與辨雪。 二收街市棄兒。倩人乳養。 三每於仲冬朔收貧人六十以上十五以下者日給升米養之。至仲春聽其自便。 四施應驗湯藥。救人疾苦。 五有貧不成喪者濟以棺木。 六女使長大。量給衣資。聽其適人不計身價。 七尃一戒殺。贖放物命。 八每遇凶歲。貴糴賤糶賑濟貧民。 九修治橋梁道路。 十資給無歸窮旅又常推已及人。濟人之急。救人之危。今錄此以為會中殷戶積善之方。
△奉懇各邑父母諭行同善會文
縣主須念境內煢民皆我赤子扶危濟厄天職難辭□得此法使免填溝壑喪軀命自應諄切諭行、近者知舒城縣蔣公知平湖縣高公知嘉善縣梁公皆率先領袖令紳士合邑舉行以主同善會、此係前人立下方便法惟望仁人接踵相繼則不忍人之心心心相印同合天心矣
葢聞親民莫切於縣主。而仁政必先夫煢黎。苐耳目未接乎尫羸斯慈祥尚隔於飢瘠。苟能親履其事。奚啻繪狀以陳我楓行同善會三十年。周諮委巷。備覩慘由始覺命繫須臾救爭呼吸。或鰥寡窮老。倒餓半僵。或廢疾瞽矇。積飢垂絕更有名門節女。乏粒難支。舊族孤兒。遭災待斃。九危險病。合家□塵。五日掩門數口臥雪。甚至鬻妻慟別賣子哀離。赴水將亡。懸梁幾殞。刎頸未斷。買砒欲嘗孩棄腐橋。客疽潰路。此等慘厄。孰忍旁觀。我同人心痛手援。扶甦起死。隨許月給。累百餘名。今蒙 江浙憲頒州縣諭行在案竊思雖多惠政。難免飢煢。溝瘠含悽。瘼隔百里哀聲斷而餒鬼泣。□肉平而冥路通。非任牧民。尚流悲淚。茲懇各州縣主。俯採芻蕘。大發仁慈。出而鼓勸。一循令赤心。申諭眾煢民白骨隨蘇。芬齒微勞。吹噓肉人骸之枯朽。公庭雅集諮■〈言耴〉轉鬼籙之陽春。好生之心。初生與再生並載。活命之德。續命與元命同功。冷臟旋溫悲喜而禱天祝壽。斷喘重息。存歿而請帝祈祥。完節烈於未亡。冥報恩人使植聯妻兒於既割。夢驚慈佛垂航。幸紹幾亭。溯源忠憲。一柬一示。煢室生鮮。再勵再獎。富家好德匪關小惠。明道亦嘗責救孤窮。何慮褻尊。考亭屢次勸分殷戶。嗟嗟。天司民命。救命動天。福造人心。慈心集福。從此方寸慊子孫昌。令名垂。血食永。培元氣於合邑。積餘慶於有家矣。
△倡會擬言
楓涇同善會書既蒙 江浙憲頒惟恐小鎮陋規難以通行各處。謹擬芻蕘。以冀裁奪
一集公議
一請主會
一推協理
一擇董事
一議捐助
一酌給濟
一慎事宜
一建會館
·一集公議
一集公議 縣主此事。須念一縣煢獨。皆我赤子。扶危濟阨。天職難辭。今得此法。使免填溝壑喪軀命自應諄切諭行。先諭人捐刻會書眾覽。使悉緣由。然後柬集紳士面議而定。 【 或紳士呈縣集議倡行村鎮間可請本地官員倡行○語云當官若不行方便如入寶山空手回尚祈及早諭行】
·一請主會
一請主會 平湖倡同善會時。未經憲頒已請縣尊作主。況今既頒之後哉。主會每月到堂一二次。獎勵眾善。課其大綱。使各踴躍奮興。城中既倡。隨面諭村鎮仿行。 【 小村落須另刻一單簡列規條穀米荳麥俱可濟煢內有殷戶須另勸酌數捐濟】 今憲并請廣文主會。
·一推協理
一推協理 蘇州育嬰錫類廣仁積功等堂。善事各異。然皆有監會司會司月等人。以相協理。同善會須倣此。推監會二三人。縉紳好善統攝綱紀。推殷實好善數人為司會。統理諸務。又推十二人為司月。分司每月事務。週而復始。凡三項俱併力一心。撐持善會寒士優才德者亦推司會。 【 若村鎮人數酌減亦須公推鄉望】
·一擇董事
一擇董事 堂中司募司收司冊司查訪司辦會書等。或兼攝。或專掌。或共襄。務須謹擇廉幹勤敏。每月酌送修儀。司爨執役每月酌給工食。凡一應薪水修儀工食等項。照吳例。司月捐備或司月不能住堂任事。務擇廉幹代理。 【 會小則二三董事兼攝】
·一議捐助
一議捐助 捐助必經集議。俟眾議妥協。然後勸募市中須照一文會式。挨戶日捐錢一文。內或聽人遞增。每月清收。大賈則另勸。有田產者。照數酌一近情之規。好義者聽增。歲歉則量減。田最多者。會中給票孤煢。令自走領。或本地方貨物出入。樂捐者酌助些微。又或照吳例。縣主□行斷捐。總之捐有餘補不足。酌以平心。則人皆樂助。 【 會小或先從一文會做起】
·一酌給濟
一酌給濟 先賢救濟貧戶由節婦貧儒及煢民俱事關性命。不得濫冒。至季講季給。不如月講月給之善。細審自知。凡給濟日。施煢素膳一次。 【 俟會盛行後乞人另須酌濟昔幾亭先生有建丐房施丐粥等事】
·一慎事宜
一慎事宜 立法不善則生弊。任人非宜則敗謀。二事務要十分詳慎。立法莫精於廣仁堂。凡監會司會司月董事。各有恪守規條而又立誓詞。及堂規八條。黜罰規九條。俱極嚴密經行四載而規始定。至於任人關係善會北大始倡時甯缺毌濫。俟後識賞多人果有實心行善。不怠不欺者。慎擇以充其數。此謹始以全終。持久之道也。
·一建會館
一建會館 吳地諸善舉。必先建堂鼓眾。同善會務須建堂。供主會長生祿位。大有造於善會者附配捐願二十年者銘碑。
△會講廣義
陸清獻公刊六諭集解化靈壽、嘗曰、民久漸漬於薄俗豈區區一卷書朔望一讀遂足□勝殘去殺耶因思擴充引伸求所以淪肌浹膚之方、茲同善會每季一講苐先賢立法務簡以便後人能效耳。若果誠心化俗使一邑中仁漸義摩人人向善當必有不盡於此者敬呈管見率擬七條惟望仁人君子裁正焉
一主講
一分講
一勸講
一助講
一士講
一訂講
一辦講
·一主講
一主講 同善會莫妙於兼教。今邑侯主會。自宜主講。苐縣尊職掌教化。自有 國家令典。及先賢成法在。區區會講。不過里黨勸善之義。聊以助雅化爾。然必縣尊主持提調。庶使風行踴躍。
·一分講
一分講 程子令晉城。立鄉校六十餘所。暇時親至。即明季嘉善城內外。尚分二十五鄉約。由此推之凡縣內須分若干處。各就附近寺院。諭會中司講者十數人。朔望宣講聖諭十六條。暨勸善等書。反覆開導。痛切詳勉。主會者循次臨講。此高子所云為鄉約幫手也。每逢季月。諭會中作講語一篇。仍照高陳會講法。并刻送悉依前例。毌失其舊。 【 各鎮各村既蒙諭行同善會後同此諭講若得每年臨講一次尤善】
·一勸講
一勸講 朱子臨民有勸諭伍保互相勸戒事件。張子令雲巖。每月吉具酒食。會鄉長於縣庭。囑訓子弟有文檄并令往告閭里隨親訪民間聞否。今頒朔望所講者。勸諭伍保鄉長。家諭戶曉。童婦盡悉。并刊文諭訓蒙者。日講因果格言均宜動以至誠勤以親訪。 【 各鎮各村同】
·一助講
一助講 如旌善人。懲惡人。革弊俗。禁奢靡等類。各邑尊自有成規。以維風俗。至會中所行。一則刊刻善書。或格言。或因果。或文或圖一則書寫善言徧貼通衢寺觀。或編歌詞韻語。意必淺近。詞必鏗鏘。務使識字者。人人能讀。傾聽者人人能解。庶幾悅耳會心。易於感動 【 或會中擇一善翻盲詞者教受濟諸盲說因果悉係忠孝節義利濟等事徧示鄉村裏落。并不必拘定盲目。或會中精刻善言斗方式施於孤貧令賣求趁總須隨地多方設法。俾一日風醇俗美便生出無限好事。】
·一士講
一士講 陸清獻公宰靈邑每逢二四六八日。堂事竣。即詣學聽諸生講書。松陽講義。面命叮嚀。真懇切至誘諸生以聖賢門路。此真百世縣父母之師也或諭行黃陶菴公直言會更好。
·一訂講
一訂講 監會司會司月。董事。務訂交相勉勵存善心行善事。 【 此意本之廣仁堂】 并訂其中善誘者。時講會約虛心聽受。
·一辦講
一辦講 監會司會司月等。有力者捐貲。有心者幹事。將上數條。和衷協辦。始終力行。則義理明而漸摩熟。善行愈廣善人愈多而養教用觀厥成矣。此賴縣父母諄諄面諭。以鼓舞作新。亦賴辦講者實心奉行。而造福於合邑也。書曰。作善降之百祥。尚祈不目為迂而勇行之。
右倡會擬言。及會講廣義一養一教。推衍同善。會法。大約備矣。倘一時不能並行。姑不拘先行其一務揀最要逐漸增添可也
△行同善會十二益
粵自井田廢而比閭族黨之誼漸衰斯任恤風微而窮民良多天札矣有宋朱子答張敬夫云。有餘者取不足者與務使貧富不甚相懸。而又增損呂氏鄉約之兼教養者以行於鄉。意此聖賢不得已救世之苦心也。然均節之說一時難行。而呂氏鄉約民情又苦其煩重而莫之行仁人際此。隱痛良深哉此高忠憲公暨陳幾亭先生憫先王遺澤之亡。而酌留其一綫而同善會行焉其為教至簡其為養最便不得已而隨時救世而又不敢蹈法古之名以駭俗用心愈苦。可繹而知矣有心斯世者。念此惻然而忍自外與。今經 江浙憲頒縣令諭行。果能實心奉行則梏亡之陷溺。飢瘠之垂斃。庶有濟乎。尤望推而廣之。久而遵之。則宇內太和之氣彌加蘊釀焉矣茲謹述舉行之益於左
邑免夭札。天休滋至。自然民和歲豐。則於國脈有益。
僻壤殘喘。叩問有人。從此回生起死。則於民命有益。
惻隱本心。闔縣感動。畢竟好善人多。則於人心有益。
救災恤患。恩明誼美。城鄉各敦親睦。則於風俗有益。
完人貞節。并全骨肉。不至墮坑落塹。則於名節有益。
會講開諭。提醒愚蒙。徐臻化暴免刑。則於邦教有益。
刊施會約。戶有其書。會中講論切偲。則於人才有益。
遠布會書。歲以千計。默使善氣流行。則於世道有益。
人心慕義。觸類引伸。以廣社倉錫類。則於眾善有益。
父老作善。後生觀感。自能繼續遵循。則於流澤有益。
鄉約保甲。隱相幫助。藉此整理畫一。則於宰政有益。
積歲豐稔。偶遇歉收。便得眾力劻勷。則於備荒有益。
同善會實係吉祥善事本小學呂氏鄉約之意而更覺通俗易行行是會者必須呈明 縣尊公請主會。以正事體且規模可放可縮。不但城鎮宜行即小村坊目下亦有倣行者。竊思蘇州齊民陳明智倡普濟堂揚州齊民蔡璉倡育嬰社有志竟成何難之有果能力行十數年。科甲富厚。天報不爽若更精進。即如竇禹鈞增壽三紀名列洞天亦分內事也。○同善會倡自官紳。局面自大。如士民萬不能盛舉。姑從一文會做起漸募至二三百會。亦可救待斃飢煢二三十大日後自有機緣可擴充之。總要具一副□石剛腸。百折不回成會自易。積德累功之藪。切勿錯過
△同善會緒言六則
同善會實係吉祥善事。最足感動仁心。楓鎮行之六年。頗獲效驗雖不敢侈風俗之美。然耳濡目染。觀化良多矣。總河陳公 【 諱】 鵬年。序舒城同善會云。為政之本。舍是無術可以同於鄉邑。可以同於郡省可以同於天下後世。可贊一道同風之盛治
舒城規條與原規稍變通。敝地務絕諸弊。較為周匝。即大都大郡最繁地方行之。其待濟悉會中人保更有居址鄰右可據憑籤驗票。給發何從滋弊。惟願司年司月。互相查核票冊鑿鑿月收貼會館。歲收貼通衢。收支何從滋弊。至勸募應呈縣頒發印簿令自繳櫃。又何從滋弊。翹望同人。率先倡始。康熙時松江王太史椒圃。獨養鰥寡三百六十人。亦本此意。況眾擎尤易舉哉
育嬰普濟必先建堂居眾。茲會亦可借寺院作公所。起造會館不妨徐圖。領袖何等便捷。但日後建館必屬稠密之地。方成盛會嘉善陳幾亭先生建同善會館於縣左自具卓識。
義田為善會根柢。倡會之初。或即排戶作一次勸募。廣置義田。不必每人逐月出貲尤善。如其未能由漸而及。敝地發軔。助願僅有數友。踰年約四五十願。三年滿百。嗣後輾轉傳勸。樂助者二百數十家。始行義田事。緣有難易。須審時勢若何耳。
莫謂小邨落不可行同善會。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或能減衣縮食即豆麥菽米等。皆可准算會銀。聽從多少不拘。按月按季。村間鰥寡無依。及危難之事。鄰里共悉。偶收偶發。眾耳目屬焉。尤難滋弊。如有一二翹楚。小試其法。應亦優辦。 【 或兼附近二三村共之】
流傳會書。每年務須刊刷廣布。另糾數友捐貲。專掌其事。嘗見青浦惜字會書。規條亦佳司事者公懇邑尊。移文勸行本省各縣。并及各省各縣。既准。會友分寫文書。每角袋惜字會書二本。一縣一學送署。簽押用印。隨持至本處舖遞。徧遞。同善會書擬倣此例。尤懇詳請 憲鑒頒行闔屬。
△同善會勸緣疏(江浙憲頒後增入)
葢聞為善最樂。修德降祥。不忍原本於同然因果自徵其不爽是以希文言志。每懷後樂而先憂。明道居心祇願濟人而利物富厚而好行其德。勢易建瓴。稍贏而為善於鄉。功同覆簣。覩此蕭條貧子。身瀕死而乏術求全。亦有偃蹇儒生。勢阽危而無心分潤。總俟仁人之普濟。猶宜處置之有方。為善不在空言。施恩期於當厄。然仰帡幪於夏屋非獨木所能支。而登仁壽於春臺。必眾擎斯易舉敬裁短疏。敢告 同人。或節食用之餘貲。命延捐瘠。或减應酬之繁費。澤被含生。勿謂善小不為。所慮惟日不足。隨時捐貯按月舉行。量力以施。聞風而化。挹西江之斗水。涸轍可甦布大地之陽和。枯荄盡活。特舉濟人之會。廣謀同善之條。念前賢之割宅指囷。敢謂後賢莫逮。積一善之解衣推食頓令萬善歸懷。仁心以擴而愈充毅力貴勤而持久。不作無益害有益惟通財斯善理財。能以一生濟眾生。既種德即為種福。死生懸於呼吸。能勿驚心。肥瘠判於越秦。幸毌歧視。豈不足以導迎善氣。保合太和哉。伏冀 軒冕宰官急父母斯民之意。 縉紳先達軫桑梓一體之情。自目前以厯歲年。刻刻心存拯濟。由一郡以行直省。人人共享生全。雖聖賢道在安懷。非云獲報。而惠迪捷於影響豈曰無知。務身體而力行。毌始勤而終怠。將廉泉讓水嘉祥駢集於家門。而五桂三槐。福祚永綿於後嗣矣。 【 近時鄉鎮凡造橋修廟有集千人萬人會者集腋成裘眾擎易舉窃意一切善會。皆可仿照集成亦權教也。要在經理得人耳。】
△同善會備荒四則
陳幾亭先生曰行同善會、倘遇飢荒鄉紳領袖富戶各區各村、就附近處分救窮民務令合縣無一餓殍、則知救荒乃會中之職分也可百年不遇不可一日無備。謹擬涓埃稍助。□帑恤盛典
一諮策
一呈縣
一協辦
一賑給
·一諮策
一諮策 平日務行社倉積穀或照幾亭社倉變通法猝遇荒歉萬勿等待流殍並作。然後賑救。須移上二三月前。監會司會司月等。公同熟商賑飢之策。廣稽古法。便通時俗。各出所見。而參酌定當。以歸於一。總期及早行之。
·一呈縣
一呈縣 監會司會司月等。將酌定之策。公同呈縣。裁奪施行。得賢父母殫心毅力。經畫區處。便使飢黎再造。合縣蒙休。或仍傳齊紳士。公同議行。
·一協辦
一協辦 或勘荒。或審飢。或平糶。或勸賑。是皆邑侯所行。而會中奉行協辦。務須竭心盡力。倘人數不足。各舉廉幹辦理勘荒。可一覽而百畝千畝審飢則一日止三村四村。須急乘先時平糶須縣尊量地方產米多少。如產米只給一縣須禁米出境。即產米多者。亦須留一縣之需。禁米多出境。諭取租家。或自家門面零糶或發米鋪。均要校準升斗。畫平價錢。此法平時宜行而米價騰貴尤甚。至荒歲乏米則多方設米以平糶之。勸賑須縣尊先造懲匾。用警鄉頑二三。然後樂捐者量數優獎。此皆前賢行之多效者也。
·一賑給
一賑給 賑米之先。須隨門捱戶。親至其家。細查極次真由。分等驗口授票。 【 此即審飢也】 然後分若干處。據票給米。必將米數通盤公派作一次給。令歸治本業。內有老幼病婦不能行者。計口授米。各就附近分救。自能清整如有流民。須到處設粥廠。鄉鎮務徧至於病故掩殣。收棄孩等。會中均須畫策分掌。聊擬大略其餘因時制宜。 【 昔人云。賑濟 在大戶一在官長大戶苟得自□即當傾財施濟官長須早勘早申。倘報荒稍遲欲救無及如丁清惠公。領家救萬命。而享百齡。膺高爵此大戶宜法也如陸清献公宰靈壽親至各鄉勘災即申懇題請蠲免及賑飢每日□糧馳驅窮谷徧到凡四十五日而畢。此官長宜法也。○賑濟斷不可經役吏耆民鄉正等手。務絕轉輾假冐諸弊】
△勸廣行同善會文
同善會仰體好生。俯恤煢獨。養教兼施設法盡善足以充惻隱。培德器厚人心。醇風俗。君子與人為善。孰大於是。一鄉有此。則一鄉免其夭札。天下有此。則天下拯其顛連業已常州嘉興等府無錫崑山舒城江都休甯嘉善等縣。青陽盛澤新城楓涇等鎮。盛行未艾。竚望未行地方。推恩廣被。共遊太和此其功重在倡舉茲者一勸當事領袖明道作令。座間每書視民如傷自警。葢身處崇高須熟察下民苦楚至若窮民無告仁政尤先。高子忠憲公同善會。向偕官長共事。功與社倉相埒。一以惠鰥寡。一以懷小民二者原不可偏廢。伏冀 大憲普德。施行闔屬。令將同善會書。鏤版傳布。並郵遞他省。便使寰宇受福若夫郡侯邑宰。廣文佐貳。俱祈倡率。不妨公務。不須捐俸。既令萬命迴生。更使羣黎向善。語云。居官作善如入寶山。望名公卿留意焉。一勸紳士領袖。福澤較齊民懸絕。積累愈難諉謝。夙具善根。宜加培植。一也。祖父積德。當思繼承。二也天賢我以開眾人之愚。天富我以濟眾人之困。此職分難辭。三也。況縉紳與官長相表裏。倡同善會較易。規模更有閎遠者。至於今日之士未必非他日之大夫。尤宜力行善事。以作保赤之基。昔高子忠憲公云。士人須半積陰功半讀書。孳孳利濟。積久純熟。則心仁。仁則生。生則吉吉則百祥咸集。不期科第而科第在其中。此固為士贈。即縉紳為子孫計亦不踰此。善會其梯階也。翹企率先倡始一勸大眾領袖大眾經商謀利居多不知善中之利極大。善中之利最饒。歙商查永甯祖。獨任四千金建橋。而販木獲倍利此利在財也。徽商玉志仁。捨金二十兩救投水婦而免禍。此利在壽也福建葉封翁習匠業。傾囊濟逋糧被械。而子孫臺山作宰相。此利在子孫也。且揚州居民蔡璉倡育嬰社蘇州居民陳明智倡普濟堂。慨然居士大夫先。厥後撫院旌獎。並捐俸。良法傳海內。事無難易。堅志便成。溫公積財積德之訓。切須熟誦。是可見同善會人人俱宜領袖然順風而呼。其勢倍捷。尤於當道望族厚期焉。
△附奉勸深埋胔骼預絕疫端公啟 【 乾隆八年春是啟與同善會書並呈 江蘇陳撫院均蒙准行附刻存之。○此啟係楓涇胡進士燮臣作】
葢聞施惠期於當厄。而杜患要在未形。若事機已見萌芽。則綢繆必須蚤計。況乎事關民命。可以上寬
聖天子宵旰之勤。下免數萬家疾苦之慘。尤不容不為之先事而豫圖矣。茲據醫說之一端。實屬救時之急務。敢為 當世仁人君子縷析陳之。謹按漁陽林北海先生題喻嘉言疫論序日。疫症之起惟飢饉之年尤甚。流離滿野。道殣相望三五為羣。死無虛日。千百一塚埋藏不深。掩葢不厚。時至春和。地氣轉動。浮土陷塌。白骨暴露血水汪洋。穢毒之氣上冲。隨風流佈。鄰近災荒之處無論鄉城村鎮。貴賤男女。老幼強弱。感受皆從□鼻而入無影無形。直侵腑臟。沿門闔巷。傳染相同。遂成疫症。頃刻云亡。莫可救藥。先王於孟春掩骼埋胔。誠恐穢惡之氣。為民物害。故掩埋必深。所以預補造化。非徒澤及枯骨已也。近上下兩江。淮徐鳳潁等處連被偏災。加以上年夏季。雨雹水漲。七月中旬。古溝衝開缺口。河湖漲滿漂沒田房。淹傷人口。隨蒙我皇上如天好生各上臺奉行。實力如收尸藁葬。加賑截漕諸務凡所為施惠於當厄者。固已至詳。且備特慮蘆蓆藁葬。乃一時倉猝之舉。所謂千百一塚。未必深藏厚葢。況現在災黎。雖已仰邀 恩卹而氣息尫羸加以露棲野宿。風霜洊加。則道殣溝瘠。尚恐不能免於目前。設或掩埋不深。葢藏不厚。將來土氣蒸動。傳染可虞。不可不預為曲突徙薪之計。竊意此等被災屍骸。未掩者固須厚葢深藏。即已掩者。尚宜加工挑土。使亡者安土。無暴露之憂邪穢閉藏免流疫之患。且偏募貧民。給以工食。又可以為餬口之計一舉而三善備。誠留心民瘼者之所宜採擇也。前雍正壬子。崇明上海南匯等處。海水因風泛溢。漂沒人口以萬計。藁葬堆積飢民露處。待賑死者亦復纍纍。彼時曾創此說。聞者以為語涉迂遠。竟莫之行次年癸丑。自春徂秋。疫氣流染。蘇松近屬。往來經見者哀哭之聲衰麻之服。所在皆是。傷心慘目。已有明驗。為此謹刊傳勸。所冀福星當路。採輿論而施行。利濟仁人。解囊橐而創舉。與其救濟疫症於既發。莫若消弭疫端於未形。庶使人無橫夭。家安樂利。敢竭芻蕘之一得。尚期葑菲之無遺謹啟。
△高子忠憲公同善會講語 【 三條○高子起同善會尤重此講故四仲月之望會講講後五日內賑給孤煢葢會講以使人興起於善。則賑恤自能行。且不徒賑恤之行久之醒迷解錮善氣通而裨益無窮矣此即朱子月朔會講呂氏鄉約之法而從簡以便俗也嘉興。舒城等處。皆自撰講語會講。凡行同善會者務須兼此】
這箇善會專一勸人為善。所以勸人為善者。且不要論善是決當為惡是決不當為的道理。中間極有大利害。不可不知我等同縣之人若是人人肯向善。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如此便成了極好的風俗。家家良善。人人良善。這一縣一團和氣。便感召得天地一團和氣。當雨便雨。當晴便晴。時和年豐。家給人足。豈不人人享太平之福。若是人心不好。見識歪邪見箇善人。便呌他是沒用的滯貨。見箇惡人。便呌他是有本事的好漢。一味凭著自已的意力一切非為。要做便做。一人作歹。十人看樣便成了極不好的風俗。這一團惡氣。便感召得天地一團惡氣雨暘不時。五穀不登。人民疾病。疫癘交作兵火盜賊。出於意外。不知者皆謂氣數當然。不知氣數是人心風俗積漸成的此非迂濶之談。昔年福建興化府人作惡異常有識的人皆說道此城必要遭屠。不數年間。倭子來。獨攻破興化府士民都被屠殺。若不是人心風俗所為。何以有見識人先說在倭子未來之前。可見一家為善便是一家之福。家家為善。便是一縣之福。我等各宜真心實意做箇好人。做好人。雖喫些虧。到底總算是大便宜。做惡人雖討些便宜。到底總算是大喫虧。急切回頭。不可走差了路。害了自家又害子孫。又害世界。
第二講
這箇善會。會友眾多。人人皆出自心願。可知為善是人的本心。為善是人的本分事。如著衣喫飯人人喜歡做的從此歲月日久。凡在善會中人看得一縣中。老者貧者病者。死而無葬者。真如一家之人痛癢相關。有無相濟。這一段意思豈不是極好風俗。天地神明所極喜的。凡在會中受施之人自然思量這箇銀錢是善會中來的。豈可在不善處用。皆當興起善心為子弟者愈思孝親敬長為父兄者。愈思教子訓孫。各思勤儉生理。各戒非為浪費。這等方是同善之意。所助雖微。所勸甚大。不虛了此會。我等生在世間百年有盡。所作善業惡業。浩劫無涯。過了一日。便沒了一日所以吉人為善。惟日不足。這箇身子生的時節。一物不曾帶來。惟有這箇善。是原帶來的。死的時節。一物不能帶去。惟有這箇善是原帶得去的。各各思量。各各努力。
第三講
這箇善會廣勸世人為。善凡來聽者。便是有善根的人。所以有善緣到此。便有善言入耳。切不可輕看過了這句好言語。一句善言提醒了一點善心。便做了一世善人。豈但轉禍為福。正如起死回生也人人有父母人人隨分孝順他。人人有長上。人人隨分尊敬他。人人有鄉里。大家要和氣些。人人有子孫。大家要教訓他生理是該做的。人人做自家該做的事。各有過活非為是不該做的。若做不該做的事。各有罪名。但看世間盜賊。那有不破的。但看世間嫖賭打行告狀詐人的那有善終的。到得官府訪拏。囚禁牢獄之時想著那街上本本分分肩挑步擔。做小生意的人也都是天堂。何苦只貪暫時快意。造成無窮苦楚。今日聽得這言語。各要立定主意。做箇好人。鄉里也尊敬。子孫也流傳。父母尊長都喜歡。就是沒有父母兄長的人。人也稱道這是某人的子孫。某人的兄弟。如此學好。父母兄長也增光彩。祖宗也增光彩。這便是孝順尊敬的實事。比那三牲五鼎供養的也還強勝些。做好人有說不盡的風光說不盡的安穩。都從今日這一點念頭上起。原是好念頭的人愈要堅固。原不是好念頭的人就要轉變。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急急回頭還嫌遲了。
附勸行講語(此下皆摘錄感應篇直講)
孝悌講語
濟急救危講語
勸善講語
戒溺女講語
點淫戲講語
·附勸行講語(此下皆摘錄感應篇直講)
聽了講語。須要做出積德累功事來。善心純熟便是德。善事真實便是功。從少到多呌做積。從低增高呌做累。積德要像聚錢。漸漸添多。累功要像築牆漸漸高大。善人家富便要像竇燕山范文正就是家貧也能筆舌勸人。精力辦事。發心要真要堅。用力要勤要久。前賢說道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圓滿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積累日子。便是圓滿處。若些須做一兩件善事。便要邀福邀不動的○
·孝悌講語
孝是萬善的頭前賢說。忤逆子媳。便是禽獸。天報最准的。然這點良心个个都有只消一喚便醒。若有人將二十四孝故事。提點提點人便感動孝心了。只怕曉得這个字的。因因循循。過了時候。霎時間父母大期盡了。要報親恩。再無日子。只是流淚不盡的。古人說孝。必連思字。不思做不出孝的。善人每日思量。父母生我萬般辛苦說不盡的。便要做出報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親恩未報。父母年紀將衰便要急急做出報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報親究竟在何事。便要勤本業省浮費。得父母酒肉無闕。手裏有錢。又要和顏悅色逆來順受做出養親悅親的孝來了。每日思量養親悅親也算不得盡孝便要愛惜精神不敢斲喪。不敢犯法。又要種德報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出保身修身的孝來了。又每日思量當初孝子。有代父受刑。刀斧不避的有萬里尋親。性命不顧的。就使遭了最苦境界。也要做出孝順來了。一言一動。總要思量著父母方才呌做是孝思。他如父母老的病的鰥寡的貧窮的。這是極苦。子媳更要竭力盡孝。○至于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連足也痛。足病連手也痛。今人兄弟不睦若內有一個賢明。甘自吃虧。就可和好。前賢說。舜能化象。其機括只在不見象的不是又說骨肉間只該講情。不該講理。執了理便傷情。傷情便不是理又說兄不愛弟。做弟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敬兄道理。弟不敬兄。做兄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愛弟道理。善人讓些財帛。耐些衝撞。旁言弗聽宿怨弗留化導利濟。先從此做。不論賢愚繼庶。兄弟間一團和氣。至誠相愛。他或不順。只認我的差。不認他的差。功過格說。財物不論爾我。終身如是。准三百功。凡不肯救助兄弟及姪的困厄。准三百過就是同高曾的近族從祖宗看來也是一派。都不可不卹的。
·濟急救危講語
篇中所說濟急救危。人有緊要須用呌做急。人有禍難將死呌做危。善人看人的急。真像自已的急。看人的危。真像自已的危。慷慨解囊。從寬付鏹。樂此不倦。毫無吝色猶恐遲了一步。不及救濟只因他原是大有福德的人。故能撞著這般善緣。做得這般善事。事關陰騭報應最奇。所以說個君子贏得為君子。每見財多福薄的人看人急難。漠不關心。重已財似山。輕人命如毛。上天看來便是最凶狠人了為此水火盜賊疾痛橫災。以及子孫賭蕩等報。必遭一二。破散家財。況且財寬養子。這句古話最確。刻吝人家財多身弱。短壽絕嗣。屢看屢驗。空為子孫做了蛇蠍。反賊害了子孫。一生勞碌。盡付東流。然當利迷心竅時節。甘中的毒。那得醒悟。三教中處處說道。積財不肯散施必有奇禍。豈是哄騙你麼。所以說個小人枉是做小人
·勸善講語
篇中說作為無益。作為都是做世間愚多智少。故做有益事少。做無益事多。如造大宅。收古玩賽會做戲。好賭吃著。首飾狗馬。器物窮工。結交有勢等類朱子說我見人把官錢胡用。實是痛心○對面看來善人知做事有益無益便是禍福關頭。大要思量思量的有益莫如行方便長春真人方便文說道。人生世間。方便第一。力行方便。錯過可惜。一平糶米。是第一大方便。一濟人疾病。大是方便。若能精虔修合許真君如意丹施人方。濟萬病。治疫尤速。次則諸般可施之藥皆好。又能印施良方亦佳。一夏月施湯水。冬月施老病衣服。存恤鰥寡孤獨。收養遺棄孩兒。死而無棺者。施之棺木。急難困乏者。隨宜救濟。一濟度幽冥。費小功大一戒殺一切物命。一修橋補路。開井通渠。興利除害。勸善解惑息爭止鬬。皆方便也如前方便事。富貴者行之。及人既廣。受報必豐。福壽增崇。家有餘慶。原文尚多。今特節錄。又前賢說。有文墨的。不著善書。反造淫辭。實是通天大罪。更有得了科第。志得意滿。賭錢吃酒。著棋看花。了過生世。便把葢地彌天的力量積福延慶的日子。都錯過了真是明珠彈雀。故俗語說。人家出一喪元氣進士。不如出一積陰德平民。
·戒溺女講語
篇中說損子墮胎。既產呌子未產呌胎。損是溺殺等類。墮是用藥打下。或奸淫或妬忌。或因窮困。或怨女多。那知天律與故殺人命等罪。故犯此必受慘禍世人不醒。極為悲痛這三句最是輕妄的惡。○對面看來。善人慈已的幼并慈人的幼。如陳毅軒知諸暨縣民多溺女。公設法勸止。并定上中下三等嫁法。俗因大化。子文莊。天啟探花。凡刻戒溺女歌。施保產丸。助米炭銀錢都是積德中事。至賣墮胎藥的人。尤勸他不要造賣這是上天震怒的。何苦貪小利。墮地獄。速速改換行業為妙○女子投胎。也是一樣性命下也。即遭淹死。於心何忍。你想一想看所以世有淹溺女兒。後來生蛇蟠死的。也有因生產喪命的。也有死時見小兒討命的。也有并其兒子亦漸漸死絕的。淹女之家。子孫多致消敗一定道理。心腸忒毒受報也毒要曉得天地好生一切虫蟻。尚且不可無故損傷何況活潑潑的一條人性命。陰司法津淹女者丈夫减壽婦人產亡你越淹他。他越要來。冤魂受毒。總要連你的性命帶去。眼前你們也應多見過的了。我今分付你們。各人歸去。在地方上竭力勸化勸化一人有一人的口祿養一箇留一箇。存了好心。後來必有好報。能勸得婦女們回心轉意。多留幾條性命。陰功極大。積德於子孫不少。急速去勸。急速去勸。尤須廣勸收生婆教他積些陰德。勿聽憑人家淹女切勿與人打胎。葢此兩樁乃極傷心事。罪孽極重如有人家淹殺女兒。以及打胎等事。神明查出。立刻發覺。到那時求天拜地也無用了。
·點淫戲講語
世人每喜點淫戲取樂。全不知小戲誨淫。不但得罪神明而且為害自己。葢檯上演出檯下有數千百男女聚觀。其中之暗受其害者不知多少。害人害已造孽無窮蘇州某人每喜點小戲。自誇得意。後來其妻女皆不端。同時跟奸夫逃走。某立時氣死。可以鑒矣
△陳幾亭先生同善會講語 【 高陳二公。行同善會。每年四講。講時擇教讀一人司講酬銀一錢。隨刻講語、及與會聽講姓氏釘本傳送會友、并未與會者、茲從幾亭全書內。節錄二篇以為式、】
癸酉秋講
辛巳冬講
·癸酉秋講
向來曾說上中下三樣人家。各有為善的法子各。有一句麤淺話兒。我今再說箇三樣人家。決不可不為善的緣故。富貴的要思量幾百幾千人中纔生得我一箇。人中富貴便像那樹中奇花異果。山川中秀石甘泉。天上明霞綵雲人人稱羡。我今開一句口可以振拔人。行一件事可以救濟人。分明是上天與我修福的地位。若認做我今只該享福。享一分便短一分。若識得我今正好修福。修一分前面轉增一分只這關頭認得清認不清莫說差了多少人品。且差了多少算著。況長存好心。長行好事。富貴的地位。原不曾因此失了。一面修福一面未嘗不享福。若一味糊塗過日不留心照管人必至害人。不著意愛物。必至傷物。此是何故富貴之勢。自然如此。自以為日日在世享福。不知日日在世造孽。緣何把那修福的根腳。倒將來造了罪孽。豈不辜負這一生富貴。古人說。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今既處富貴。天已把箇好人看待我。何不常行好事。去凑那皇天。這便是上一等人家不可不為善的緣故。那中人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雖無富貴人的力量日日可救拔人。其實人生在世那一日不有幾箇人與我打些交關。但不刻他。不欺他。就是本分內的為善大凡至誠公道之人。鬼神保庇。牀上無病人鄰里鄉黨歡喜。牢裏無罪人。年年安穩去家事怕不漸長。又可教子讀書。指望進步。有等癡子。待人處處欺刻。初一月半。廟寺燒香。中峯和尚說得好。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已是惡葢求益於已。必定妨人從來說善惡無如此兩句明白親切。作善定須有益於人一切點燭燒香。濟了甚事如何退消得害人的實罪來。况惡人所供香燭。鬼神必不享所以平日不作善的人。報應到來眾人也不憐。鬼神也不護。平生使乖弄巧。求神諂鬼。此時無一毫得力。爭如那知足安分。朴實勤儉的平穩無災。這便是中等人家。不可不為善的緣故。至於窮人。已是十分福薄生在苦惱中過活。凡福薄之人。再經琢削不起。別人過惡。報應還遲。我若有差報應偏速。譬如稟氣虛怯之人。略風吹便外感。略醉飽便內傷。須要極其本分。方可度日。又要識自家身上有箇決變得來的。有箇決變不來的。若要分外營謀。一朝暴富。我不曾生得這造化。難道上天命數。憑人氣力改移。這是決變不來的但人心至靈。實與他物不同。所以古人或因一點孝心。或因一段濟人救物的真心便能感天地。動鬼神。如為善陰騭上所載。轉禍為福。事跡甚多。太上感應篇。開口便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可見總是箇命字。要把氣力算計去變他。決變不來。若有一段至公至誠的心田。不知不覺他自會變了。這話本不專為窮人說。在窮人身上覺得尤緊切些這便是下等人家。不可不為善的緣故。總看來人無貴賤。各有本心凡事做差後。也會懊悔。只是略遲了些。須移這點懊悔的心腸早一刻兒用。為惡到頭終有報。也不得不懊悔。可惜又忒遲了些。須移只點懊悔的心腸。早幾年兒用。舊秋說三樣人家。平平為善的法子。今秋補說出箇急急為善的情由。
·辛巳冬講
這會所濟。雖不能徧及四方。惟不論會內會外。凡有濟人之心者。自覺與這會意思相合。便大家喜歡。凡有妨人利已之心者。自覺與這會意思相反。也大段銷融。這意思卻是感動無窮。後來卻有說不盡的善緣善果。只看他處都有賢士大夫做行此會幾于善氣四塞。若行者無長久之計。受者不互相勸勉。便是兩相辜負矣所謂長久之計。別有措處。日後自會曉得救急的道理。只是勤儉二字。俗語說。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生在世。那箇是自在受用得的。即如官長貴人。一定也勞心。勞力。雖不親手去做麤事。然自立身讀書而外見好人便思獎勵。見惡人便思化誨。見饑寒便思救濟。見暴骨便思掩埋縱然力量不周。也與多方設處代他算計。與民同患。無日忘之。這纔是士君子之勤。農家及時耕種及時車戽。經紀小生意的。早作夜眠。勿學遊手遊食。這便是庶民之勤。每見富貴之家。自奉則不惜。周人則未免有吝色若能節縮浮費就耳目玩好上。省得一二件。便勾養活幾箇窮人性命。若件件省日日省。少些受用那省出來的財物。不知勾活了若干人又落得自家惜了些福從此推將去。行事不敢任意。出言不敢快心發念不敢侈肆。這纔是士君子之儉。一切中下人家。勿貪口腹。勿好勝虛粧體面且如一兩年來米貴異常。農家該十分愛惜。卻到種田時節。伴工做生活的。每日要酒肉幾頓。我吃了別人的。別人還工也要照樣。原是自費自家的。有甚便宜。是甚算計。今後第一件。先從縮口食起。這便是庶民之儉。做好人須由不饑不寒。免饑寒須由勤儉。種種孝弟忠信。都由勤儉中出來。種種奸盜詐偽。都從不勤不儉中流弊天下道理雖多。看來這二字。也儘該括得盡了